有幸在年末看了這齣戲,
慣例的,
先說結論吧,
我覺得實在是很好看,相當令人感動!
三國演義的故事總之猜想大家都是很熟的,
所以也就在此省略吧。
這齣戲呈現的方式,
以3個男老師帶著一班13個女高中生上歷史課,演繹"三國演義"
女性代替男性,一幕幕的如果
最後以單人的畢業典禮結尾
三
傳統來說三代表多數,這齣劇裡面也處處都是三
3x4的燈光布置、3位男老師、3年的高中生活
在文本裡面也如此
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三氣周瑜、天下三分...
這場演出的每一段
也可以視為是某種三段式的論述
如果
演出裡面有許多的如果
如果三結義的順序改變、如果不是關羽守華容道、
如果諸葛亮死於赤壁、如果.......
這些提問討論著各式各樣歷史發生的過程與結果
縱然這些如果多麼得別具巧思
但,歷史裡面沒有如果,假設僅止於假設
而歷史也是由成功者書寫的,於是內容操控於政治正確
從另一方面來看
課堂上沒有必要去討論歷史的過程
只需要背誦結果那些個發生的既成事實
語言
台詞夾雜三國演義文本內容、京戲文白、現代語言
(國語、台語、粵語、英語、韓語、日語...etc)
對於同樣的語句再三的用不同的語言述說
這其實也就代表著經典的現代化
與各式各樣文本的再創造
成功
成功究竟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見解
在戲裡面,所有人的發想都很單純
只是所欲與所行相悖
欲上青天攬明月,卻在泥漿撈死魚
所行愈勤所距愈離
然而現實人生呢?
人物
演出非常的有意思
賦予了傳統小說裡面不曾陳述的人物個性
曹操創造出華陀為了不曾擁有過朋友
周瑜被氣死是因為沒有朋友
諸葛亮只是為了個承諾
司馬懿只要"成功"不要朋友
所以周瑜需要眾星環繞證明自己的優秀
不想被比較的諸葛亮無法擺脫秤砣
司馬懿則不需要誰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趙雲只想讓人肯定
結論
後勁非常的強
看完之後整個讓人思索不停
包含比如手段與目的、比如成功
比如說假使歷史就是學不到教訓那我到底可以做些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