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3

女朋友。男朋友


0.我想,可以相信楊雅喆編劇&導演的戲
1.這是一部如果相當好看的電影



2.人生的抉擇
3.神配樂!
   先不說主題曲,
   光娃娃重唱河堤上的傻瓜+唐美雲的苦海女神龍就贏啦
4.愛與被愛,何者才幸福?
5.巧妙的剪裁與情節安排
6.台詞寫得實在是好,但是有些其實可以不用講
7.這齣電影主訴的客層,應該就是30歲左右的這個世代
8.配角張書豪十分搶戲


我得說
從囧男孩以來
這導演連續兩部都沒有讓我失望!
如果再加上小說-藍色大門
那......真的是沒有一片會讓我看完覺得"喔~就這樣?"


整齣戲看完,
是有不少跳過去沒有談到的,
卻無虧於假定主題是討論三個追求自由的人被愛情影響控制的結果
畢竟愛與被愛,如何去選擇,或許比生與死更難決定。
現實人生裡面總是會遇到愛我卻非我愛、我愛卻不愛我
更多的,
或許其實你我也無法單純的二分,
最後的結果,
也許是終成眷屬,也許最後只是朋友
三個角色
我認為陳忠良最符合的人物色彩的是那在路燈樹下剪影的那一幕
於是乎
在片裡面前期幾乎他沒有對王心仁有直接的雙目相接
也沒有跟林美寶有什麼樣的親密接觸
埋藏壓力、情感、慾望在沉默之下,
三人的友誼關係,相當大的部分是圍繞著他而成立的
而林美寶呢
藉由粗放的言行掩藏自己的敏感
偷渡電影裡面沒有說的家庭背景可能造成的對於被愛的渴望,
反抗現實卻又在對現實無能為力時掙扎出自己的生路
王心仁則徹頭徹尾是個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份子
高中時衝撞體制,
大學後利用衝撞體制最後抓住機會成為大人物
天真地追尋理想,屈服於現實的泥濘
對王心仁來說,
林美寶大概就是象徵著年少時的自由夢想
而對林美寶來說,
王心仁則是最後一個她遇到的給予她愛情的人.............



而或許我該如此開始述說
如果這齣戲砍掉兩句在警備車之間的台詞,
那會更好
而如果描寫太多王心仁如何從一個學運份子轉變成了打壓學運的政府奴才
也就牽扯上太多的政治色彩,
甚至是讓人會覺得意有所指
畢竟現實生活中的野百合學運眾所皆知的後面哼哼哼
畢竟你看!
從高中女生小樹小雲呼喊要穿短褲的自由
父輩抗議呼喊要自由、要民主
一方面是從激烈的衝撞體制化為幽默的方式
可只不過便是驗證了一句話
臺灣自來未曾民主
當聚焦於這三個人三十年的成長
導演所說的討論的議題是
"三個追求自由的人被愛情影響的結果"
也才會更貼近你我的生活
生命的旅程,
我們扮演的角色必然不僅只是單純的愛人或者被愛
現實生活其實多數是交織雜亂誰也無法分辨的
好像也總會出現這麼一個人
無法定義說到底是朋友、愛人或者家人
又其實誰愛或者不愛誰也並不重要
因為彼此共同分擔過了太多無法搬上天平秤重的生命
比如在泳池畔的一場戲
乍然而止的哭聲反而更令人心痛
就劇情鋪陳的形式上
雖然這不是第一齣用這樣四個片段與一個未曾言述的片段來闡述一個故事
但是
所陳述種種橋段偷渡著必然有所缺憾的未來
唯一的那場床戲交織的鏡頭
也就說明了其實陳忠良與林美寶都在別人的身上追尋著一個不可得的影子
於是明瞭
人世種種,求,不得
這與其說是三個人追尋自由的過程
我猜想也許用片尾羅大佑的那首家
說是三人追尋一個能夠讓他安心的所在合適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