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是個松本地區的人孔蓋
不復記起何時開始了
每每出去玩
除了各項旅遊書上的景點與眾人推薦的拍照點以外
大抵上幾乎都會來拍個幾張當地的人孔蓋與路燈
也許是因為小時候讀過的羅馬人
總之反正就是會拍 (遮臉
而且其實不只是我,許多人也都會這麼做
甚至有專門的網路相簿放這個
不過這就又是另一個故事了,閒話休提
走出松本城之後往舊開智學校的方向前進
兩個景點之間的距離不遠
約莫是15分鐘左右的路程
初秋時節,長野縣這邊的樹也已經惹上層微黃,
行走在松本市的街道時,穿越行道樹徐徐而過的風
驅趕走下午驕陽燃起的熱
舊開智學校創校於明治6年,是明治時期最早創立的小學之一。
這並不是說在這之前的日本就沒有童蒙教育,
而是與其他西化的國家一樣,在明治維新時期,
終究是開始效法起西方國家的教育制度,
這所小學便是如是風潮之下的產物。
開放時間僅到下午的五點,最後入場時間是四點半,
很可惜的,訪前貪看烏城夕照,到時已經過了時間。
只能拍拍外觀。
從正面看過去,
會發現正面是個中西合璧,雜揉歐風與唐範。
例如說,玄關雕刻著祥雲、龍以及小天使,
又或者典型中式建築常見的廡殿頂配上這八角形的塔樓,
放在現代大概就是所謂的混搭風,雖雜卻不亂,
不會有那種各個部件單獨看都還好,合在一起就想訪問他美術老師一下。
中間的庭園造景則是和風式的修築,
整個學校兼容並蓄的呈現,營造出一種特別的美感。
舊開智學校再往上便是松本舊司祭館,
這邊基本不大會有觀光團特別去看,也比較少有旅遊書介紹。
只是,
如果有到了舊開智學校又有時間,建議多花個約莫半小時往上看一下。
這棟建築物是長野縣內最古老的西式建築,
美式風格,淺藍的牆配上淡鵝黃的窗框,
寧靜中又有股溫暖,十分的有撫慰與安定人心的作用。
至於內觀,沒有意外就是個禮拜堂。
而且特別要提的是:
這棟是整棟從松本城附近搬遷過來舊開智學校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建物的底下是用木架處理坡度的問題。
隔壁是松本市立圖書館,雖然沒有紅葉,
可樹上這樣從碧綠而銘黃乃至於褐紅漸漸,
也是幅不錯的景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